親歷●見證
- 齊東黃河大鼓,在黃河的臂彎里敲響時代強音
- 新中國的記憶|慶祝一江山等島的解放
- 魯北地區首例試管嬰兒在濱州誕生
- 濱州對祖國的貢獻:三年援川生情誼 早把禹里作故鄉
- 濱州對祖國的貢獻:情系青海愛灑祁連 濱州援祁屢創典型?
- 【踐行核心價值觀】真情聚力結對奉節 打造東西協作樣板
- 新中國的記憶:華東軍區浙東前線指揮部戰斗命令 (之一)
- 新中國的記憶:關于一江山島登陸作戰的主要經驗
- 山東省率先通過農工商綜合經營實現共同富裕的明星村——鄒平小田村
- 鉆石DA40飛機填補山東航空制造產業空白
- 2004年濱州大事記
- 楊柳雪:周總理樹立的全國“棉區的一面紅旗”
- 2018年 省委書記劉家義就推動鋁業高質量發展到濱州市鄒平縣調研
- 1985年濱州醫學院創辦全國第一個殘疾人系
- 2017年 聚力新舊動能轉換 濱州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邁向更高端
- 2016年 濱州艦編入人民海軍序列服役 第二屆中國古村鎮大會在濱州舉行
- 2003年濱州大事記
- 2014年 濱州市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引進北汽集團項目奠基
- 2013年 濱州加快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 市委常委帶頭開展“聯村為民”活動
- 2015年 濱州港開航運營 德大鐵路開通 首船幾內亞鋁礬土成功運抵濱州
- 濱州新城區首個科技工業項目——濱魏工業園
- 2012年 魏橋創業破山東世界500強零紀錄 濱州市政府獲首屆中國陽光政府獎
- 2011年 “黃藍”兩大國家戰略在濱州疊加
- 2010年 省政府批準設立北海經濟開發區 德龍煙鐵路工程濱州段開工建設
- 2009年 胡錦濤來濱州考察 黃河三角洲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
- 2008年 濱州打造“糧豐林茂·北國江南”品牌
- 2007年 濱港鐵路博沾線全線貫通 濱州市被列為“國家級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”
- 2006年 濱州鉆石飛機批量下線 山東航空制?造產業實現零的突破
- 2005年濱州大事喜事多多! 吳邦國來濱視察 西區行政大樓啟用 鄒平跨入百強縣 ···
- 2004年 長深高速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 “濱州精神”定音
獨家策劃 更多>>>
-
【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】耿沛芳:踏著改革開放的足跡一路成長
我出生于1980年,雖然我不知道改革開放前是什么樣子,但我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過程,也享受著改革開放的成果,可以說我是踏著改革開放的足跡長大的。我上小學的時候,應該是1987年左右。我們村有一所小學,一間教室,一間辦公...
-
打漁張引黃灌區渠首為何不在打漁張
打漁張引黃閘始建于1956年,是黃河下游最早的引黃水閘之一,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重點項目,為山東省重點工程。該閘的修建,是黃河變“害河”為“利河”的一次成功嘗試,打漁張引黃灌區的博興、廣饒、墾利等縣上百萬畝的...
-
【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】曹同章:“請進來走出去” 濱州開放大門越開越大
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,中共濱州地委、行署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,推出了擴大開放的許多改革舉措。地區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始終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,以“逢山開路、遇水搭橋”的精神,盡心盡力、盡職盡責,除調查研究,規劃設計...
-
【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】李樹坤:老家的水井“下崗”了
“叮鈴鈴……”“家里通上自來水了,還安裝了電話……”聽得出,電話那邊,母親高興得像個孩子。那是2000年中秋節的一天,母親的那個電話至今在我腦海里縈繞,難以忘卻。村里通上自來水后,全村人都像過年一樣高興,特別是那些經歷...
-
【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】劉寶德:參與籌辦首屆陽信梨花會,探索“文化搭臺經濟唱戲”
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了華夏大地,國門打開為經濟發展開拓了更廣闊的舞臺。陽信鴨梨就借力“文化搭臺,經濟唱戲”的形式實現了快速發展,聞名海內外。(劉寶德與濱州學院學生交流)日前,筆者采訪到了原陽信縣文化局副局長、曾...